近期到访专家
 您当前的位置:中宏网/中宏专家面对面

2013年第53期 丁宁宁:QE4与中国资本市场开放问题

  目前,美欧日三大经济体竞相货币宽松,新兴经济体也跃跃欲试,这种全球范围的流动性泛滥会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中国资本市场开放又该如何选择?本期中宏专家面对面有幸邀请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丁宁宁老师,请他就当前国际金融形势和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等问题深入分析。

  丁老师首先回顾了美国金融危机的相关史实。他分析,美国放弃金本位导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破裂,但尽管取消了金本位和固定汇率,世界贸易自由化和资本自由化并未受到影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反而加快。随着美元霸权地位进一步巩固,国际市场对美元的旺盛需求使得美国可以将其债务国际化。与此同时,美国国内一般制造业开始向海外转移,贸易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从主要的制成品出口国变成主要制成品进口国。随着美国主权信用货币的超发,美元迅速贬值,由于美国不愿接受美元长期弱势的结果,企图通过提高利率的方式抬高美元,结果隐藏的房地产泡沫和金融创新工具设计上的错误暴露出来,引发了次贷危机。为了化解这次危机,美国连续推出四轮量化宽松,释放了天量流动性。

  丁老师认为,在当前基础货币泛滥的国际金融环境下,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时机未到。首先,那种认为美国金融危机后我国正处于资本账户开放战略机遇期的观点并不符合实际情况。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以及财政预算体制等仍存在许多问题,同时在全球货币宽松及发达国家零利率的背景下,资本的逐利性导致其大量涌入发展中国家,因此不存在发达国家现在资产便宜好投资的结论。而所谓的“大国不受国际资本流动影响”的理论是因果倒置,我国利率和汇率主要不决定于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原因正是政府有能力实施相对独立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是我国政府对资本项目进行必要管制,以及对汇率进行有管理浮动的结果。中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不能一厢情愿,资本项目自由化不是加入WTO的基本承诺,而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也并不等同于人民币国际化。

  丁老师最后总结,资本项目的开放与否与开放的程度,取决于政府对本国利益的考量。资本项目完全开放不是中国近期改革开放目标,中国应当认真研究、总结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流通规律,审慎地推动这些地区与中国的经济一体化。

往期目录




[转发友人][打印本页][关闭窗口]